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,人工智能(AI)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。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,从智能医疗到智慧城市,AI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而这一切的背后,都离不开强大的计算支持——AI服务器。
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,AI服务器市场正步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,带给磁性元件行业企业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
什么是AI服务器?
AI服务器,顾名思义,是专为AI应用设计的高性能计算设备。
对比普通服务器,AI服务器在硬件架构、计算能力、存储性能、散热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度优化,能提供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,满足AI算法对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计算的需求。
一个明显的区别是,AI服务器与普通服务器在CPU应用方面,两者通常都配置一到两颗,但在GPU方面,普通服务器一般支持4个或以下,而AI服务器则支持4到8个GPU。此外,AI服务器还具备高带宽、低延迟的网络连接能力,以确保数据在服务器集群中的高效传输和共享。
图源包图网
服务器市场承压下行,AI服务器成发展新引擎
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下,服务器市场近年来承受了不小的压力。根据集邦咨询与IDC等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,2023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虽然达到了1362万台,但同比下降了4%,这一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传统服务器市场当下面临的困境。
然而,在这一背景下,AI服务器市场却呈现出逆势上行的态势,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不仅未受大势影响,反而实现了37%的同比增长,达到了118万台,其在整个服务器市场的渗透率也迅速提升至8.66%,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这一逆势增长的背后,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。随着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AI服务器凭借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、高效的存储性能以及专为AI应用设计的硬件架构,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不二之选。
与此同时,传统CPU巨头如英特尔与AMD也感受到了市场风向的转变,纷纷调整产品策略,加大对GPU的投入,以减少对CPU市场的过度依赖。AI服务器作为技术创新的驱动力,正逐步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引擎。
产值飙升69%,巨头竞相布局
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发布的《AI服务器产业分析报告》中指出,今年大型CSPs(云端服务供应商)预算持续聚焦于采购AI服务器,AI服务器占整体服务器出货的比重预估将达12.2%,较2023年提升约3.4个百分点。预估2024年AI服务器产值将达1870亿美元,成长率达69%,产值占整体服务器高达65%。
数据来源于:IDC、Big-Bit产业研究室
产值的迅猛增长,让众多企业争相涌入这一赛道。在全球AI服务器市场中,浪潮信息以其强大的市场份额占据领先地位,戴尔、惠普、联想、华为、IBM、新华三等品牌也各自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。在国内市场,浪潮信息的出货量更是接近总量的一半,达到了47%,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。
数据来源于:公开资料,信达证券、Big-Bit产业研究室
AI服务器的快速增长也给服务器电源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。在AI服务器电源领域,台达电子凭借其全球约50%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主导地位,艾默生、光宝等企业也紧随其后。
在国内市场,台达同样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,光宝、长城、欧陆通等企业则共同瓜分了剩余市场。此外,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,高斯宝、雷能、麦格米特等新兴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。
磁元件成AI服务器核心,每台价值超千元
随着AI服务器市场的蓬勃增长,磁性元件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增量机遇。
传统服务器中,磁性元件的应用相对有限,以贴片电感和少量一体成型电感为主。
然而,Big-Bit产业研究室通过深入拆解戴尔四路服务器主板及广电五州AI服务器主板,发现了一个显著变化:AI服务器主板上的磁性元件类型已转向以一体成型电感为主。
且在高端配置下电感数量甚至可超过百颗,其中还包括10-15颗高价值的芯片电感。
即便是基础配置,一体成型电感的数量也不少于五六十颗。这无疑确立了磁性元件在AI服务器中的核心地位。
除了服务器主板,磁性元件在AI服务器电源里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以国内领先的宁畅AI服务器为例,支持4个GPU的服务器配置用2000W电源,并采用3+1或2+2的冗余模式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
而针对更高性能的8个GPU服务器,更是采用了3000W高效电源,并启用3+3模式,整体功耗高达18000W。
展望未来,随着支持8个GPU的AI服务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,每台服务器将需配备多达6个3000W电源,这无疑将极大推动磁性元件的需求增长。
具体到成本层面,以3000W电源为例,其内部的磁性元件成本大致在130至170元之间波动,平均估算下来,每台AI服务器在磁性元件上的投入便轻松超过千元,近乎传统服务器磁性元件价值量的四倍!
Big-Bit产业研究室据此预测,随着AI服务器市场的持续扩张,磁性元件行业的市场增量将极为可观,为相关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利润回报。
亚信科技版权与免责声明: ①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亚信科技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亚信科技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亚信科技"。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 ② 本网凡注明"来源:xxx(非本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默认亚信科技有权转载。
Loading...
Loading...